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想起童年的“打仗”

发布时间:2023-06-20 14:48:27 来源:个人图书馆-察右中旗人故事


(资料图)

本文作者:高喜林

每一代人的童年生活不尽相同,但童心都一样的纯洁,他们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像现在的孩子,很小就学会玩游戏,而我们那时,很多时候是玩“打仗”。

小的时候,村西边驻着一批军队,部队每星期都给官兵在军队院外放电影,我们村大人小孩,以及邻村上下的人都会纷拥而来看电影。放映的大多是战争片,如《南征北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与打仗有关的影片。

而那时每个大队每年都会组织民兵真枪实弹地训练。也许是受到电影和当时时代的影响,村里的这群男娃娃,每逢下校或星期天,就会在比较年长的有领导能力的腰里卡着木制手枪的几位大哥带领下,分成两批人马“打仗”,有时也会在老大哥的带领下和邻村进行敌我双方的战斗,方式大多是用土疙蛋对打。

记得带队的大哥们,学着电影里的片段,在战斗开始就带领大家提前占领制高点。在对方冲上来时,一声“打——”,众人的小土圪蛋像下雨般向对方扔过去,冲在前面的被小圪蛋打中后痛得“唉哟——唉哟——”直吼叫,剩下的被吓得急忙向后退去。但有时也有从侧面偷袭的或用手臂挡住头的,身子不怕挨土疙蛋打,仍然向前冲,借机向我们还击,反倒吓得我们向后退缩。有时双方也会隐藏在村里地道内或比较僻静的地方,只要是看到对方露头,就开始扔出土疙蛋,吓得对方连头也不敢露。土疙蛋虽小,打在身上也挺痛,如果打在头上,也有打起小包的时候,但那时的孩子们不像现在的孩子娇气,回家大人没发现根本不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从看过《少林寺》后,男娃娃们又开始制作木头刀和枪,从此村里舞刀弄枪,“嗨——”、“哈——”声不断,经常也能听到呐喊声和棍棒相击声。

在“战斗”结束后,我们又开始准备制作一种链条手枪。用几节自行车链,安装在稍微粗一点的铁丝做成的手枪架上,在车链里装上火柴,后面安上撞针。用自行车内胎剪下的皮套,套在车链和撞针上,把撞针拉在枪扳机的扣上时,一扣扳机,撞针迅速脱离,撞上火柴头,火柴头在强大的撞击下,立刻燃爆,发出“啪”的一声响,火柴棍也会迅速飞出老远。后来,在枪前头链条口装上一短截铝丝,再在链条的另一头加入少稍许火柴头,这样扣动扳机后,不光能听到“啪”的响声,如果对住一块木板扣动扳机,枪头上装的那一短截铝丝能一下穿入木板中,威力也是很大的。那时国家对火药之类的东西管得不严格,小伙伴们曾经还造出过小火枪。这些制作的枪在“打仗”中从不使用,只是用来吓唬对方一下。

当时在村里,姑娘们嫁给一个当兵的别提有多自豪,小伙们能弄到一套旧军装穿上,或戴上一顶旧军帽,就像现在人们穿着名牌衣服一样,让同龄人特别地羡慕。哪像现在人们大多向钱看,有钱才是王道,没有钱走到哪里都不会被人尊重。可想环境影响人有多厉害,这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教子的道理。

现在是和平年代,国家着力抓经济建设,也不像过去,经常宣传备战备荒,全民皆兵。而对于当代青年人,出生在这个生活富裕、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并且不了解战争,因而并不知道它的残酷性、破坏性有多严重,也就忧患意识不强。而真实的战争会给任何一个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百姓则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所难免。

他们用尽各种卑鄙手段,不断在周围煽风点火,兴风作浪,挑拨离间。作为年轻一代,不能因为是和平年代,就没有了警惕性。要知道我们国家的和平,强盛,是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换来的,年轻人要时刻铭记历史的教训,不断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只有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战争才会远离我们。

上一篇:【BT金融分析师】嘉年华股价累计上涨26%,分析师称需要警惕旅游需求放缓趋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