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优化措施 (教学与研究第334期)
濮永鹏
语文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展开讨论,首先,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刺激学生探知欲望;其次,适时转变提问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再次,及时予以评价,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等三个方面分析,希望能给各位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资料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保证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提问技巧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健全学生的品格。
一、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刺激学生探知欲望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中,提问都是师生获取答案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提问技巧,以便实时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集中精神,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所学内容。
就如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中,笔者先以“大家都见过老虎吗”为第一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回想自己印象中的老虎都是什么样的。这时,在动物园真正看到过老虎的学生会描述他们见过的真实的老虎样子,没有真正看过老虎的学生也会描述电视中或者绘本中的老虎是什么性格的。这样以生活场景为开端,能够让学生的体验感加强。然后再回到课文,让学生思考“本文为什么会说老虎是窝囊的呢”,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会发现文中的“老虎”不是真的老虎,而是作者为了文艺表演假扮的。这时,笔者会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假扮的老虎是窝囊的”,这个问题对于现阶段小学生的总结能力还是有点考验的,当笔者看到同学茫然的表情时,会适当地降低问题的难度,以“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表演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作者表演的动作是怎样的,表演效果如何呢”等这样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通读课文,使他们不会因为问题的难度而打退堂鼓,同时也能保证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
二、适时转变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提问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文章的内容适当调整提问方式,以便随时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能够随着教师授课速度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再者,教师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进度。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提问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进度顺利。
在《小英雄雨来》一课中,笔者先把问题列在黑板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同学们通读课文后再来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醒同学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也可以让同学有所准备,不会突然提问造成紧张感。再有提出的问题也是笔者精心挑选的,有闭合式问题,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主要人物等;也有开放式问题,比如鼓励同学说说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的理解,对英雄的理解,对雨来游泳的看法等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的思考。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让同学列举自己熟悉的英雄并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同学们跃跃欲试地说出小兵张嘎的故事,讲述航天人杨利伟、王亚平等事迹,教师借此可以引出“英雄”拥有的共同特征,并鼓励同学向这些英雄看齐,好好学习,乐于助人,做生活中的“小英雄”。
三、及时予以评价,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要只看答案,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以便了解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每个学生思考方式不同,可能对文章的理解就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但是语文也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在必要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可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完善品格发展。
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笔者就让同学们分析五粒豌豆的性格特点,思考自己更喜欢哪种性格特点,并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志向抱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对各个豌豆的喜爱偏向我持保留意见,但是也会提示学生让他们思考五粒豌豆的结局所产生的意义,使同学能够在自己的志向上做出恰当的选择,并为此做出努力,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优化课堂提问技巧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考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诠释,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完善小学生的思考维度。古语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时刻谨记这一古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适时转变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探索共鸣,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更宽阔、更广泛、更深层的思考空间。